Hungjea Hsu留言:
余光中是美國國務院精挑的高手 是英國殖民地重點大學精挑的發展現代中文掌舵人 溫家寶智囊挑中的名句詩歌中港台家喻戶曉 根只能在島內自嗨的各種作家不在一檔次 是金庸 白先勇 李敖這等級的
版主答:
您的說法在邏輯上稱之為不相干的謬誤。屬於偽冒理據的範疇。
第一,邏輯推論上對訴諸權威 訴諸成就都是駁斥的,是不相干的謬誤。從您舉的偽冒理據就正好可對映出訴諸權威 和訴諸成就,造成多大的可笑荒謬。成就,權威可能來自真實,可能來自一時的矇騙,也可能來自依附當權,這在思想上特別如此。
第二您舉的例子正好說明上述的邏輯謬誤,中國總理和中國的香港中文大學的對台灣作品和作家的評論,最重要的優先要素就是「思想正確」「意識正確」「政治正確」,(當年的蔣家台灣也是這種標準的)。簡化地說,他們高捧的這些人都是統派。這個絕對要素,先決評論的基礎。
第三,美國人的情報蒐集是深入而全面的,他們當然要研究余光中這樣一位蔣家的文學侍從大頭目。
第四,和土地相連一氣,只是小學三年級的程度而已。小三學生有良好或正常教養,愛自己生存生活的土地,是再自然不過的。在台灣的文學家,具有台灣情感,也只是小三的程度而已。再台味,也只是文學的小三程度而已。思想的清澈澄明(包括對時代的理解和對人性的洞悉),思想能否與時俱進,或是具有先進性,這決定一個文學大家的基本前提。因為大家的養成需要時間,貫穿世代,不能領先時代,最少要能和時代同步,才不至於落伍於當國文學或世界文學。
對土地和人民及時代的情感的深厚真誠,需要不斷地蓄積。這是文學大家真正心靈力量的來源。
這樣還不夠,還要有駕馭文字的技術和藝術,以及說故事的獨特魅力,才能成就一個文學大家。余光中的作品(包括人。人指的無關作家的私領域。而是在文學的公領域上,鄉土文學論戰時,余光中高喊狼來了,而且成為統治者的打手和走狗。)他是連個正常的小學三年級學生都不如的。這個簡單的點評,就是轉型正義的一個案例。